記得有位同事曾經跟我說過一段話:「很多人都說我出手大方,不像別人小理小氣的,因為我媽在我小時候,她就給我充足的物資,所以養成我對錢財不吝嗇、不計較的習慣。」的確,同事出手很豪邁,也因此朋友超多;而她自己也過得挺隨心所欲,出門以計程車代步、隨手拿名牌包,想吃什麼、喝什麼也一定要滿足到,還經常出國玩,因此有許多同事非常羨慕她的生活。但,當這段話還依稀在我耳邊時,就聽說她因為詐欺罪,被法院起訴。

 

 

慾望無設限,長大成習慣

從小到大物慾一直被滿足的她,一定沒有想到,中年後竟然會因為工作不順遂、老公待業在家好幾年,讓她突然得要縮衣節食,可是物慾習慣早已根深蒂固,當再也無法獲得一樣的生活水平時,遂讓她想了投機取巧的方式,開始製作假合約,然後騙光身邊親朋好友的錢。

 

不知道為人父母聽到這樣的結果,你是會選擇隨時滿足孩子物慾,養成孩子用錢慷慨,但卻無法吃苦的個性;還是會選擇教孩子錢財當花則花、該省則省,但卻可按步就班慢慢掙錢、珍惜資源的個性呢?

 

每個人都會有物質慾望,不管在哪個年齡層。所以孩子會開口跟爸媽要東西,這也是人之常情。但此時父母的態度卻很重要,因為性格一旦養成,將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。若孩子慾望無限度、一有要求爸媽就給予滿足,將養成不知珍惜資源的性格,同時亦不能體會爸媽賺錢的辛苦,未來如果無法繼續擁有這樣的物質條件,孩子必難以適應,嚴重的就像我那位朋友一樣,開始運用投機方式取得需要。

 

孩子想要,爸媽7招應對

但有些爸媽又怕,如果長久下來孩子物慾經常被壓抑,會不會演變成偷竊,或者造成未來自信心不足?到底該如何拿捏呢?以下7個準則提供給爸媽:

 

 1.孩子要必需品,爸媽能力許可範圍可購買。

如果孩子想要的是必需品,我想爸媽能力範圍內,大多會給予滿足。但如果相同的必需品家中已有,那就有必要多斟酌,以避免養成浪費的習慣。

 

       2.想要,就請孩子說出必買理由。

如果孩子需求的物品,在爸媽眼裡看來實用性不高,或者沒有必要,此時建議先問清楚想要的原因再做評估,勿馬上拒絕。

 

3.​​​​​​​與孩子一起研究想要物品的各項功能。

不問原因,一開始就拒絕孩子需求,除了容易引發親子衝突,久了確實會影響自信心。所以建議爸媽先站在孩子立場,研究該項物品可能帶來的樂趣,或者實用性如何。與孩子一起研究,可讓孩子覺得需求獲得爸媽重視,儘管最後評估不值得,也是經過親子一步步探索後的結果,孩子多半也較能接受。

 

4.適時導正孩子價值觀。

有時孩子想要的原因,可能是別人有,他也想要有;或者是因為電視廣告不停放送,讓孩子無法克制誘惑而想要擁有。這類物質需求,建議可透過溝通來降低孩子購買欲望,並適時建立孩子正確價值觀。

 

5.非必要卻想要,那麼讓孩子付出努力來換取。

如果孩子想買的物品,並非必要,但爸媽又無法說服孩子,或孩子堅持度高,願意犧牲別的利益來換取這樣東西,那麼爸媽也可以用約法三章的方式,讓整件事有圓滿的結局。譬如:孩子必須等候到生日時才能購買,或者以改掉某項壞習慣、分擔家務等等方式來換取,總之,不要讓孩子在完全不用付出代價的情況下就獲得滿足。

 

      6.轉而購買其他實用物品。

當孩子想要購買的物品,爸媽覺得不實用時,也可以透過一起搜尋更適合的商品來解決。孩子多半不懂得比較,只單看一項產品就想要買,這時爸媽的適時教導,從功能面、價格等來逐一評估及解釋,也等於是幫孩子上了一課。

 

      7.制定下次購買物品時間。

正因為物質需求無止盡,所以當事件落幕時,記得要跟孩子制定下次允許購買物品的時間。凡事先說定,可避免孩子之後耍賴,除此之外,孩子也會因為被限制而更加珍惜下一次購買的機會,在選擇物品時必能做更仔細的評估,並懂得愛物惜物。

<喜歡素素的文章嗎?記得按個讚,並加入訂閱,隨時掌握新文章發布 !>

 

arrow
arrow

    素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